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在线余氯检测仪,氨氮检测仪,bod检测仪等水质检测设备! 全国服务电话:400-617-8617


二次供水浊度水质检测仪有哪些问题及优势

时间:2023-07-31 11:20:58   访客:37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多,二次供水系统在城市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管道老化、水质波动等原因,二次供水水质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于二次供水水质的检测和监控显得极为重要。而在众多水质检测设备中,二次供水浊度水质检测仪因其精度高、使用方便等优势,成为了广泛应用的设备。

一、二次供水水质的存在问题

二次供水就是指从市政自来水厂经过处理后,通过水管网输送到居民楼或企事业单位的自来水。此过程经历了很多复杂的环节,水质的卫生、品质等在这些环节中受到了很多影响。常见的问题有:

1.管道老化:二次供水管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风化、损耗和锈蚀等。特别是在机房、水泵等设备中,管壁上的铁锈和水垢很容易脱落,造成水质污染。

2.水质波动:二次供水的水源可能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原水,包括自来水、水库、河流等。然而这些水源水质的稳定性不同,水温、PH值、硬度、碱度等指标也有变化,容易造成水质波动。

3.新老管道相接:新老管道之间的连接点通常存在管螺纹、弯头、转换接口等。如果没有及时清洗、维护,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4.管道维护不良:缺乏管道维护,日久就会形成水垢以及污物沉积,增加二次污染的几率。

二、二次供水浊度水质检测仪优势

为了保障二次供水水质的卫生性,水质检测设备应成为水务公司和居民单位的设备。二次供水浊度水质检测仪凭借以下优势成为了水质检测的重要工具:

1.准确性高:二次供水浊度水质检测仪可以精准检测水中的浊度等指标,峰值偏差很小。

2.测量范围广:测量范围涵盖了0.01NTU~100NTU,可全方位满足公司和个人的检测需求。

3.便捷易用:设备使用便捷,只需放入测量物体即可轻松测出水中浊度,而且结果的显示也十分直观。

4.占用空间小:设备设计精巧,体积小,只需要很少的空间便能存放和使用。

三、二次供水浊度水质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二次供水浊度水质检测仪使用主要分为两部:

1.取样:取出所要检测的二次供水样品,将其放入检测仪的采样瓶内。

2.测量:将采样瓶放入检测仪中,启动设备,等待仪器读数,即可得出测量结果。

在使用检测仪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设备使用寿命大约为3年,如使用时间过长需进行定时校验和更换。

2.设备中的检测器要保证干燥、清洁,不得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

3.采样器要保持干净,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以确保后续的测量结果准确。

4.如对设备的使用有疑问,建议先放入清水进行试验,以更好的掌握使用方法。

四、结语

二次供水浊度水质检测仪的应用,为保障二次供水的优化水质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论你是水务公司、居民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可以通过使用这一设备去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


上一条: 二次供水浊度多参数监测仪的应用 下一条: 二次供水浊度测试仪在二次供水水质控制中的作用

近期发布

 
  • 政策驱动下的扬尘监测仪市场: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
  • 成本与技术平衡:商用蓝绿藻分析仪的选型指南与ROI测算
  • 人工智能赋能多参数检测仪:从数据监测到预测性维护
  • 便捷式扬尘监测仪:灵活部署与多场景适配的创新设计
  • 从单一监测到生态预警:蓝绿藻分析仪的功能扩展与生态价值挖掘
  • 工业4.0背景下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在化工过程控制中的实践
  • 泵吸式扬尘检测仪:精准监测与实时报警的技术突破
  • 水库水华防控中在线监测技术的部署与效能评估
  • 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在多参数检测中的协同优化策略
  • 物联网赋能下的扬尘监测仪: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原理
  • 从实验室到水体:蓝绿藻在线分析仪的野外适应性与抗干扰设计
  • 光谱分析技术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中的创新应用
  • 科技赋能环保——便携台式氨氮检测仪的创新与发展
  • 人工智能在蓝绿藻在线分析仪中的算法应用与精度提升
  • 多参数在线检测仪的技术演进与传感融合研究
  • 便携台式氨氮检测仪在水质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 蓝绿藻在线分析仪的技术原理与实时监测系统构建
  • 光谱法有机物在线分析仪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创新应用
  • 便携台式氨氮检测仪:小巧身躯,大能量
  • PH在线检测仪与水质安全的保障
  •  

     

     
    关于迈德施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
    在线氨氮检测仪 在线余氯检测仪 在线bod检测仪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1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1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4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