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监测和工业生产中,悬浮物测定仪是一种常用的仪器,用于测定水样中悬浮物的含量。悬浮物是指水样中不易沉降的固体物质,包括颗粒物、微生物、有机物等。通过测定悬浮物,可以了解水质的污染程度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质控制情况。本文将介绍使用悬浮物测定仪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在使用悬浮物测定仪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要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包括容器是否清洁、仪器是否漏水等。这是为了防止测量结果受到仪器本身的影响,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在测定之前,需要读取零点位置并记录。这是为了在测定时扣除零点误差,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每次重新使用时,也需要进行自校准,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然后,在使用悬浮物测定仪时,需要用随机配备的标准溶液进行定位和精度校准,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或图形上。这样可以便于比对和溯源,同时也能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第四,在测定时,需要将试样充分摇匀,并放置在仪器中进行测量。这样可以避免试样中大颗粒物或悬浮物的影响,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同时需要注意不要让仪器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这可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最后,在每次测定后,需要关闭电源并取下容器,清洗干净后下次使用。这样可以保证仪器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的产生。 总之,使用悬浮物测定仪需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包括仪器检查、校准、定位和精度校准、试样处理、清洁卫生等。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为环境监测和工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