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源到龙头,水中硝酸盐氮的旅程与管控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以下是对其旅程和管控的详细阐述: 硝酸盐氮的来源 硝酸盐氮在水中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的食物残渣等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氮,氨氮与水中的硝酸盐发生反应,进而形成硝酸盐氮。 工业废水: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等,这些废水中的氮元素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硝酸盐氮。 农业污染:主要是化肥污染。氮肥是农作物必须的肥料,每年在追肥过程中,有大量的氮肥随水土流失,进入地下水或者河流湖泊、水库,这样一来水中就有大量的氨氮存在,经过微生物作用及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硝酸盐氮。 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氨溶于水中,形成氨氮,进而转化为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的危害 硝酸盐氮本身并无危害,但在缺氧环境中(如人体内、长期未更换的净水器等)可能经硝酸盐还原菌作用变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会导致“蓝婴”综合症,并增加胃癌、结直肠癌、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病率。 硝酸盐氮的管控 为了保障饮用水健康,需要对水中的硝酸盐氮进行严格的管控,主要措施包括: 制定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环境保护部对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都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标准。 源头控制:通过减少化肥使用、优化污水处理工艺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硝酸盐氮的排放。 水质监测:定期对水源进行硝酸盐氮的监测,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处理技术:针对已经受到硝酸盐氮污染的水体,可以采用多种处理技术进行净化,包括生物反硝化法、化学反硝化法和物化法等。其中,生物反硝化法因其低耗的特点而被认为是有潜力的饮用水脱氮方法;化学反硝化法反应速度更快,管理操作要求低,具有潜在的经济性和对小型或分散给水处理的适应性;物化法则包括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从水源到龙头,水中硝酸盐氮的旅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为了保障饮用水健康,需要从源头控制、水质监测和处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有效的管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