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在线余氯检测仪,氨氮检测仪,bod检测仪等水质检测设备! 全国服务电话:400-617-8617


饮用水水质检测二氧化氯还是余氯呢

时间:2023-09-23 15:17:04   访客:947

饮用水水质检测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其中二氧化氯和余氯是两种常用于消毒的水质处理剂。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处理剂的特点和优劣,帮助人们在饮用水水质检测中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一、二氧化氯介绍

二氧化氯是一种快速、广谱的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灭水中的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相较于其他消毒剂,二氧化氯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因此杀菌效果更好,而且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此外二氧化氯在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效果。然而二氧化氯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因为它容易受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二、余氯介绍

余氯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加入消毒剂后,水中剩余的消毒剂含量。余氯在饮用水处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真菌,保障供水。余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持续发挥消毒作用,且不易被水中的有机物分解。然而余氯在水中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形成有害的副产物,如三氯甲烷等。

三、二氧化氯和余氯的比较

杀菌效果:二氧化氯和余氯都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但二氧化氯的杀菌谱更广,可以杀灭更多种类的细菌、病毒和真菌。

对水质的影响:二氧化氯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余氯则主要起到消毒作用,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弱。

使用方法:二氧化氯通常需要专业设备进行制备和投加,而余氯则可通过在水中加入定量的消毒剂来实现。

四、饮用水水质检测中二氧化氯和余氯的选择

在饮用水水质检测中,二氧化氯和余氯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对于需要杀灭水中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情况,或者对于有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的水体,二氧化氯消毒效果较好,同时也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然而二氧化氯制备和投加需要专业设备,操作相对复杂。

对于只需杀灭水中的部分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情况,或者对于水质较好的水体,余氯也是一种消毒剂。余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持续发挥消毒作用,且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小。需要注意的是,余氯在水中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形成有害的副产物,因此需严格控制水中余氯的含量。

在具体选择消毒剂时,需要根据水质特点、处理成本、操作便利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需要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五、结论

饮用水水质检测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而二氧化氯和余氯是两种常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处理剂。虽然两者都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于需要杀灭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或处理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的水体,二氧化氯消毒效果较好;对于只需杀灭部分细菌、病毒和真菌或对水质较好的水体,余氯也是一种消毒剂。在具体选择消毒剂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饮用水。


上一条: 溶解氧传感器使用注意事项 下一条: 余氯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及校准

近期发布

 
  • 5G时代多参数在线检测仪的远程监控与云端协同
  • 工业园区扬尘监测仪:精准治污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术
  • 政策驱动下我国蓝绿藻在线监测设备的标准化与认证体系
  • 道路扬尘监测仪:打造绿色交通的智慧解决方案
  • 农业大棚环境中多参数(温湿度、光照、CO₂)检测仪的智能化管理
  • 全球蓝绿藻监测仪器市场趋势与技术迭代方向分析
  • 建筑工地扬尘监测仪:守护蓝天白云的“利器”
  • 医疗废弃物处理中的多参数在线监测与污染预警系统
  •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中蓝绿藻分析仪的角色与数据价值挖掘
  • 食品安全领域多参数快速检测仪的研发与应用场景分析
  • 智能扬尘监测仪: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支持的完整闭环
  • 智慧城市水务:蓝绿藻分析仪与物联网平台的集成应用探索
  • 智慧环保中多参数水质检测仪的部署与数据驱动决策
  • 扬尘监测仪的“心脏”:高精度传感器如何精准捕捉颗粒物?
  • 蓝绿藻在线分析仪在饮用水源地预警中的实战案例分析
  • 多参数在线检测仪的抗干扰设计与信号处理技术
  • 扬尘监测仪:空气质量守护的“智慧眼”
  • 多参数耦合:新一代蓝绿藻分析仪的传感器融合技术解析
  • 基于物联网的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设计原理与校准方法
  • 从实验室到现场:便携台式氨氮检测仪的广泛应用
  •  

     

     
    关于迈德施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
    在线氨氮检测仪 在线余氯检测仪 在线bod检测仪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1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1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4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