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水产养殖的人都知道,水质要保持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才有利于鱼虾的生长,如果超标,就会引发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生病。那么中池塘氨氮标准是多少?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分子氨浓度应小于0.02mg/L,这是理想安全的水质标准,分子氨浓度在0.2mg/以下时,不会导致鱼类发病,分子氨浓度达到0.2—0.5mg/L时对鱼类有轻度毒性,易发生病害,达到0.6mg/L时对鱼类的毒性较大,易导致鱼类中毒和发病,甚至引起大量死亡。池塘中氨氮达到(1.5mg/L左右)时,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毒性作用。 一、池塘在氨氮是怎么形成的?来源有哪些?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即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 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水生动物的粪便及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二、氨氮超标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哪些? 1、氨氮的中毒机理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极易溶于水。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 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 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2、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问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防大于治
在从事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过去养殖户凭借经验通过看水色等来观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使用氨氮在线检测仪来实时测量。定期使用水质检测仪来检测水质非常重要。一旦发现氨氮有超标的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水质,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