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水温有密切关系。清洁地表水溶解氧一般接近饱和。由于藻类的生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降低。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至趋近于零,此时厌氧菌繁殖,水质恶化,导致鱼虾死亡。 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决于废水排出前的处理工艺过程,一般含量较低,差异很大。鱼类死亡事故多是由于大量受纳污水,使水体中耗氧性物质增多,溶解氧很低,造成鱼类窒息死亡,因此溶解氧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1、方法选择 测定水中溶解氧常采用碘量法及其修正法、膜电极法和现场快速溶解氧仪法。清洁水可直接采用碘量法测定。水样中有色或含有氧化性及还原性物质、藻类、悬浮物等影响侧定。氧化性物质可使碘化物游离出碘,产生正干扰;某些还原性物质可把碘还原成碘化物,产生负干扰;有机物(如腐殖酸、丹宁酸、木质素等)可能被部分氧化产生负干扰。所以大部分受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必须采用修正的碘量法或膜电极法测定。 水样中亚硝酸盐氮含量高于0.05mg/L,二价铁低于lmg/L时,采用叠氮化钠修正法。此法适用于多数污水及生化处理水;水样中二价铁高于lmg/L,采用高锰酸钾修正法;水样有色或有悬浮物,采用明矾絮凝修正法;含有活性污泥悬浊物的水样,采用硫酸铜-磺酸絮凝修正法。 膜电极法和快速溶氧仪法是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中溶解氧。简便、快速、干扰少,可用于现场测定。2、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水样常采集到溶解氧瓶中。采集水样时,要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存在采样瓶中。可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壁直接倾注水样或用虹吸法将细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容积的1/3-1/2。 水样采集后,为防止溶解氧的变化,应立即加固定剂于样品中,并存于冷暗处,同时,记录水温和大气压。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是水质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水体的自净能力、生态平衡以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目前,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用且具代表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碘量法、电化学探针法(包括电流测定法和电极极谱法)以及荧光法。
水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的测定原理主要基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和浓度测量。以下是对该测定原理的详细解析:一、溶解氧的基本概念溶解氧是指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氧,即水中的O2。
在水产养殖中,溶解氧(DO)的测量对于确保水体的健康、维持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很重要。以下是进行水产养殖溶解氧测量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样品采集与保存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品,确保在采集过程中不引入外部污染。
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如下:1、耗氧作用:需氧有机物降解耗氧:如糖类、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氧。这类污染物若过量排放,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通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测定方法:碘量法:这是一种经典的化学检测方法,用于较早时期检测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是评估水体自净能力、水质状况及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重要指标。为了准确了解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测定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中溶解氧测定方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问题日益严重。污水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含量是评估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溶解氧含量不仅关系到水体的自净能力,还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具有直接影响。
污水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溶解氧(DO)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对污水处理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详细探讨污水池中溶解氧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
水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分子,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参数。因此,准确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氧(DO)是一个关键参数,对污水池的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的生长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污水池中溶解氧的影响。首先,溶解氧对有机物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